犊牛腹泻原因及防治措施
犊牛腹泻是指肠蠕动亢进,肠内吸收不全或吸收困难,致使肠内容物与多量水分被排出体外的一种犊牛疾病。其临床特征是拉稀便、软便或水样便,呕吐,脱水,体重减轻和酸中毒,死亡较快。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以夏末秋初多发,其中3周龄以内的新生犊牛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被称为新生犊牛的杀手。所以哺乳期犊牛的饲养管理是奶牛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如果此时由于营养缺乏或管理不善,则不仅直接给奶牛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也影响到犊牛的生长发育和成年后的泌乳性能。可以说,犊牛腹泻是影响犊牛健康生长的最主要的疾病之一。因此,如何预防犊牛腹泻就成了重中之重。它分为营养性(如由牛奶饲喂过量,牛奶突然改变成分,低质代乳品,奶温过低等引起)和传染性(如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腹泻两种。但是,这一分类是人为的,生产实践中往往是由于营养性腹泻或饲养管理不当而使犊牛更易患传染性腹泻。大肠杆菌是引起新生犊牛腹泻的主要病原菌。
病因及类型
致病因素
免疫力低下
①犊牛出生后的最初几天,其免疫力极低,这时需要依靠初乳提供基本的抗体,以防止犊牛产生应激反应和疾病的发生。但是,由于饲养管理失误,造成初乳饲喂时间过晚,喂量过少或根本不喂,致使犊牛不能获得母源抗体而使免疫力降低,就易导致腹泻的发生。
②妊娠母牛营养状况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也影响到初乳的品质。在干乳期,母体必须有足够的营养物质以供胎儿发育,如果母体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物质,必将引起胎儿发育不良,表现为体弱,活力不足,抗病力降低等。血液是乳的来源。母体的代谢紊乱不仅影响血液的变化,也影响到乳汁的品质。有科学家研究发现,犊牛腹泻与初乳中酮体含量增高呈一致关系,表现为初乳酮体量越多,犊牛腹泻发生率越高。
③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对胃肠道的作用不可忽视。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球虫感染常引起犊牛腹泻。如犊牛栏没有空放时间,没有彻底消毒,畜舍卫生条件差,通风不良等因素,都易造成致病菌感染。
外界环境不良因素的作用
不良的环境条件一方面能降低犊牛的体质和抗病力,另一方面能促使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毒力增强,从而导致牲畜发病。犊牛群密度过大,通风不良,卫生条件不好,犊牛舍传染性微生物过高,犊牛栏舍阴暗潮湿,光照不足,消毒不严,喂奶不“定时,定量,定人”,奶汁变质,气温骤变,犊牛活动场地泥泞等因素,易造成致病菌感染,常引起犊牛腹泻。另外母牛不洁,使奶汁不卫生,或给犊牛饮喂患乳房炎母牛的乳汁等。
各种应激反应
无防风,防寒,防暑,防雨设施,使犊牛突然受冷或受热刺激,引起寒泻和热泻;或是因为噪音过大,饲喂过饱,易导致犊牛消化系统紊乱;另外难产,长途运输,改变环境等应激反应,均可引起犊牛腹泻。
寄生虫感染
如犊牛在胚胎期间由母体感染蛔虫,或犊牛与成牛同舍,常易感染球虫病,均可导致腹泻。
症状犊牛的粪便含水量比正常小牛高出5倍~10倍。粪便有异味,颜色异样(黄色、白色)或因腹泻类型不同,粪便中还可含黏膜和血液。随着疾病的发展,小牛可出现其他症状:厌食(食欲差);粪便稀薄,呈水样:出现脱水现象(眼睛塌陷,毛发粗糙,皮肤无弹性);有怕冷表现(低温);起立迟缓并有困难:不能站立(瘫痪)。严重者腹泻,粪便由浅黄色粥样变淡灰色水样,混有凝血块、血丝和气泡,恶臭,病初排粪用力,后变为自由流出,污染后躯,最后高度衰弱,卧地不起,急性的在24小时~96小时死亡;死亡率高达80%~100%。肠毒血型表现是:病程短促,一般最急性2小时~6小时死亡。肠炎型的表现是:多发生10日龄内的犊牛,腹泻,先白色后变黄色带血便,后躯和尾巴沾满粪便,恶臭,消瘦虚弱,3天~5天后脱水死亡。
诊断治疗
1.犊牛腹泻的鉴别诊断
根据各种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病理变化等可做出初步诊断,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室诊断。
2.及时合理治疗
无论腹泻是由何种病原微生物引起,其临床表现大体一致,即脱水,酸中毒和排出稀粪。因此,要坚持综合治疗的原则,为提高治疗效果,临床上注意掌握以下几点:
①把握两个时机,初期缓泻和适时止泻。缓泻是当病犊排粪迟滞,胃肠鼓胀,或虽排恶臭稀粪但排粪并不通畅时采取的措施。缓泻可应用人工盐、大黄苏打片或石腊油等加适量防腐消毒药内服。止泻适用于肠内积粪已基本排除,粪便臭味不大而仍泻下不止。病犊明显脱水者,可用收敛药如鞣酸蛋白或吸附剂木炭末内服。对于腹泻时间较长,粪便虽有恶臭味,并混有脓血时不宜用泻剂,也不宜止泻,应当着重消炎和补液解毒。
②坚持三个原则。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③加强四项措施。消炎,强心,补液,护理。实践证明,补充体液防止犊牛脱水,会大大提高治愈率。补液要注重抓住“早”和“足”两个环节,即早补液补足液。每日3次~4次每次1500毫升~3000毫升,并注意补碱,当发生酸中毒时,在输液时加入1.1%氯化钾100毫升,可解除犊牛低血钾症,提高治愈率。
④注意中西医结合。对于饮食性腹泻(伤乳泻)可用焦三仙10克,枳实、厚朴各6克,栀子、黄芩各9克,水煎灌服,并绝食或减食8小时~12小时。对犊牛副伤寒、大肠杆菌感染等宜用葛根、黄连、黄芩各10克~15克,乌梅(去核)、诃子、姜黄各10克,车前子40克,甘草5克水煎灌服。配合消炎补液。对于病毒性腹泻可用苍术10克,厚朴、陈皮、干姜、白术、茯苓、泽泻、猪苓各9克,甘草6克,诃子5克水煎取汁灌服。配合强心补液。此外,后海穴(肛门与尾根间的凹陷处)注射10毫升~30毫升黄连素也有较好疗效。亦可取母牛血液100毫升~200毫升,一次静脉注射,或用20毫升~30毫升一次皮下注射。临床症状
病牛初期体温略升高,为39.5-40.7℃,中后期体温正常或略低。病初精神沉郁,反刍和食欲减退。1-2天后表现起卧不安、前肢踏地、面态凶恶、抚摸时惊恐不安。唇部、肘部肌群震颤,起卧不灵活,卧下时四肢呈游泳样。兴奋呈间歇性发作,时而安静,时而狂暴。后期不能站立,四肢伸直,舌尖稍露于唇外。
病理变化
病死牛消瘦,口腔黏膜充血或糜烂,胃肠内空虚,黏膜充血,其它内脏无明显的病理变化。打开颅腔后其脑膜有数个点状出血。蛛网膜下积有多量淡黄色黏液,软脑膜明显水肿,脑沟及脑回均见明显充血,脑实质充血并有少量出血点。心脏冠状沟呈胶胨样浸润。
诊断方法
⒈根据发病特点 发病牛有被犬只直接或间接咬伤的历史,发病急,治疗效果差。
⒉根据临床表现 发病牛只表现为神经兴奋和意识紊乱、吞咽咀嚼困难、流涎、吼叫,后期出现局部或全身麻痹。
⒊实验室诊断
①实验室镜检:采取剖检牛小脑组织,作病理切片,H.E.染色镜检,可见有非化脓性脑炎变化,在小脑及大脑海马角的神经细胞的胞浆内出现大小不一嗜酸性包涵体。
②动物接种试验:取剖检病牛的小脑、海马角病料研磨制成10%生理盐水乳剂,以1500转/分,分离15分钟,取其上清液,每毫升加青、链霉素各1000IU处理后接种家兔,家兔在接种后第8天死亡,死后继续用其小脑、海马角组织触片,染色镜检仍见包涵体。
预防措施
⒈加强犬类管理
对农村所饲养犬只定期预防接种狂犬病疫苗,发现狂犬病病犬立即扑杀,尸体焚烧或深理,不走过场。
⒉强化对奶牛的管理
母牛和犊牛必须分开饲养管理,严禁犊牛直接食用母牛的奶,同时放牧时要有专人看护,防止被犬咬伤。
⒊牛只被咬伤后要及时进行处理
奶牛被犬咬伤后,要迅速挤出毒血,并且用肥皂水清洗,或用7%碘酊处理伤口,在被咬伤后72小时内,注射狂犬病高免血清,每公斤体重0.5毫升。同时皮下注射狂犬疫苗25-50毫升。